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布局深化“鴨梨大”?不盡然!
來源:科柏盛環保 發布時間:2022-01-21
進入2022,一份“十四五”期間流域治理的重要文件就率先亮相了——《“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
文件指出了水環境保護與水生態治理的重要性,也指明了“十四五”期間的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的重點范圍不僅包括長江、黃河流域,還有淮河、海河、太湖等,涉及31個省。
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這回可不再是“毛毛雨”,顯然動了“真格”。
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及中國收集率力爭達70%,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地表水劣Ⅴ類水體基本消除,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不低于93%。
這些數字是“十四五”期間,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的奮斗目標,似乎鴨梨山大,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它利好于相關企業,內部潛力亟待釋放。
政策的明文規定與具體任務的明確之后,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將再度深化。
此前有專家指出,我國的環境治理已經開始從零散轉流域性、區域化與集中式。可以想見,目前我國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的發展還沒有完成,流域水環境的狀況改善還面臨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
深化,是讓負責部門與實施企業組成深度合力。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的雙向合作將更頻繁,治理過程將更統籌化。企業入局開展綜合治理是未來的方向,是發展的突破口之一。
當然,從生態環境的長遠發展來看,由重點流域切入,引導政府+企業共探水環境綜合治理的新思路與新方法,創新流域治理新技術,以點帶面式逐步推行開全部流域的綜合治理是關鍵的一步。
拿準核心治理技術,創新治理模式,將對流域水環境綜合提升帶來助益。
在“十三五”期間開展流域綜合示范下,松花江流域探索出了以水質風險和突發污染事故控制為核心的風險河流水污染防治與水質安全保障技術,并在示范區域內完成水污染指標的大幅度削減,支撐了流域水環境的向好發展。
遼河流域探索研發了以黑臭消除和水質改善為核心的控源減排與水資源循環利用技術,針對流域結構性、區域性、流域性污染的特征搭建了流域水污染治理模式、技術路線圖等,統籌支撐了周邊農田等多個區域的生態恢復。
上述兩個案例是先前流域綜合治理探索下的成功經驗,而站在歷史新階段,需要有更多的企業擔起責任,與相關部門積極配合,發揮主體作用,創流域治理新的環保增收途徑。不過需要看到,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的工程,大型企業的實力更強,發展更好。綜合治理的新臺階,不是想上就能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