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體真這么難治?一個關鍵,一個核心要抓牢 文
來源:科柏盛環保 發布時間:2023-08-23
生態環境部長一抓一個準,污水直排被“抓現行”直接上了熱搜,想必很多人都關注到了*近關于部長突擊檢查的消息。
8月1日至4日,生態環境部部長去了湖南婁底、益陽和岳陽市調研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揪出了截污納管不到位、生活污水直排溝渠、渠道內垃圾清理不及時,雨洪排口有大量污水排出,企業自備電廠溫排水排放管破損,多處涌水直排長江,燒結機、焦爐等裝置無組織排放嚴重,環境監測報告涉嫌造假等問題。而回溯一下,5月部長赴廣東深圳、珠海、中山、廣州、湛江實地調研,也發現了入海溝渠異味,養殖尾水直排等問題。
水體治理,或者是水體治理后的長治久清真的有這么難?黑臭水體返黑返臭的問題究竟何時休?
不得不說,水污染治理,治好了只是開始,保持水生態環境的長治久清是更大的考驗,黑臭水體就是一個非常鮮明的例子。黑臭水體治理從岸上治理到截污納管,以及水體修復,其在較短時間內完成水體水質的提升有各種方法,但返黑返臭也大有案例在。
全局來看,黑臭水體返黑返臭的主要原因在于:1、水體生態修復不到位,即治理過后的水體并沒有恢復自凈功能;2、底泥問題根治不徹底,因為底泥會持續釋放有機物、氨氮、磷等;3、岸上根源未切斷,就像上述所說的還有污水直排,污染源并沒有切斷;4、水處理設施基礎薄弱,以及技術水平不夠,加上后期維護不到位。
認真說,第4個緣由很多時候也能覆蓋前兩個,而我國水處理設施基礎存在較大的空間差異也是不爭的事實,發展不平衡是主因。看數據就明白了,2016年我國污水處理設施總處理能力就已經超過了污水排放量,目前全國城鎮污水處理率也已經超過了97%,但末端處理問題的解決并不意味著所有問題的塵埃落定。
有一句話說的是,“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關鍵是排口,核心是管網”,大白話的理解方式,一語中的。所以目前,很大一部分污水治理問題也直接奔著排污口和管網去了。我們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近兩年關于入河排污口排查的行動多了,監管嚴了。
黑龍江,2022年整治入河排污口12016個;杭州,發布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實施方案;江西,召開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調度推進會;吉林,要求2025年完成所有排污口排查整治;河南,啟動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山東,啟動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交叉互查......全國各地都在壓實排污口排查責任。
今年4月的例行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也通報稱,2020年以來,完成黃河中上游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5省(區)1.2萬余公里岸線入河排污口現場排查,發現入河排污口1.7萬余個。今年3月,又排查共發現入河排污口8500余個。同月,生態環境部就《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征意,高壓態勢盡顯。
就管網來說,更是個復雜的議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徐祖信曾指出,當前全國建成區53%缺污水管網,污水管網外水入滲率為34%,54%污水處理容量沒有利用,38%的生活污水直排水體。管網覆蓋不足、漏損、客水擠占管網、錯接混接、溢流等問題,其實已經反復在探討,而管網新建、改造行動近兩年風生水起。
四部委聯合發布的《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的實施方案》中就明確提出,要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加快老舊污水管網改造和破損修復。管網攻堅戰已經打響,工程復雜,歷史欠賬多,投資巨大,且回報周期長,這個硬骨頭不好啃,但這條路卻繞不過,更是催生了巨大的市場。
黑臭水體治理,可真的不如想象的那么簡單,光靠表面工程肯定靠不住,排污口問題不解決也只能擁有短暫的清潔,而管網問題更是關乎長治久清的大事情,每個環節都不能懈怠。當然,這樣系統的工程,復雜的生態系統,仍需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更有效的一攬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