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污染物摸底有多難? 企業主動填報意愿不高
來源:科柏盛環保 發布時間:2023-09-13
日前,各地重點行業企業化學物質環境信息調查申報工作即將收官。
到今年11月底,122個重點行業的所屬企業均要完成3960種類高關注、高產(用)量、高環境檢出率化學物質的生產使用的品種、數量、用途等申報,完成40種類優評優控化學物質的生產、加工使用、環境排放信息等申報,完成14種類重點管控新污染物(2023年版)的環境風險措施落實情況申報等。
122個重點行業、3960種類、40種類、14種類……新污染物摸底工作可謂是急難險重。記者在地方調研采訪時發現,由于新污染物種類繁多、專業性太強等原因,企業在化學物質信息填報時普遍感到困難。但這也是在新污染物治理上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當前,新污染物摸清家底過程中面臨哪些現實情況?今后治理工作應該如何開展?為此,記者采訪了*履行斯德哥爾摩公約工作協調組和*履行汞公約工作協調組專家委員會委員、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卜元卿。
按照任務線有序推進各項工作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去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對新污染物治理進行全面系統部署,并提出明確的任務線:即2022年發布*批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建立健全有關地方政策標準等;2023年年底前,完成*輪化學物質基本信息調查和*批環境風險優先評估化學物質詳細信息調查;2025年年底前,初步建立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體系。
2022年的工作任務已順利完成。今年3月1日起,《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2023年版)》施行,進一步明確了目前新污染物治理“治什么、怎么治”,是全面落實《行動方案》的主要抓手。全國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已印發省級工作方案,細化分解地區目標任務。
卜元卿表示,現階段新污染物治理工作重點是,摸清家底和評估環境風險。
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生產和使用是新污染物的重要來源,摸清這些化學物質的來源和分布是新污染物治理的*步,因此,化學物質環境信息統計調查是今年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前企業信息申報已經進入尾聲,下一步,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將對企業填報信息開展縣—市—省—*的四級核查工作。
新污染物監測是評估環境風險的基礎工作。江蘇、天津、河北等10省份作為試點地區,陸續開 展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環境監測工作,重點關注地表水和飲用水水源地中的新污染物環境污染狀況。
從試點地區新污染物監測進展來看,整體工作推動順利,特別是在監測技術方案設計,環境樣品全程質量管控,全氟、六溴環十二烷等重點新污染物指標的分析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展。
地方和企業需補足軟硬件短板
新污染物來源廣,涉及行業多、產業鏈長,治理難度大、技術復雜程度高。
從企業填報化學物質環境信息情況來看,已經突顯出來一些問題。*先,化學物質環境信息申報的責任主體不明確,企業主動填報意愿不高。
記者在基層走訪印染、紡織涂層等企業時了解到,紡織行業作為化學品使用大戶,不少企業僅僅申報了二三種常見化學物質。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企業對于化學物質環境信息申報存在一定的認識局限性和顧慮。
“部分企業對信息填報者的*責任人定位不清晰,加之填報信息可能涉及其商業秘密,因此企業填報積極性不高。”卜元卿說道。
加上化學物質環境填報信息專業性很強,企業填報的確存在技術難度。填報系統由1項總表和15項基表組成,以詳細環境信息調查表為例,要求填報“一般工業固廢中該化學物質的含量”“該化學物質的生產、加工使用過程產生的危險廢物年總產量”等信息。卜元卿說:“這些數據的準確上報,不僅需要檢測數據的支撐,同時也需要專業技術人員指導,而多數企業不具備這些能力,數據填報質量有待提高。”
此外,卜元卿表示,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落實主體是市縣,從跟蹤的江蘇、安徽、新疆、西藏等地方執行情況來看,很多市縣在科技支撐、資源配置、人才隊伍、能力保障、專項經費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以新污染物監測為例,一般市縣監測站不僅存在新污染物監測必需的高分辨色譜、質譜等儀器設備短缺的硬件問題,還存在高級專業技術人才不足的軟件問題。這些不足短板會制約《行動方案》的執行進度和執行效果。
完善全生命周期風險管控制度
目前,國內外廣泛關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包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微塑料等。事實上,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藥品、個人護理產品、農藥、工業和家用化學品、表面活性劑、工業添加劑和溶劑等都可能是新污染物的來源。
“新污染物的發現必將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這是因為隨著對化學物質環境和健康危害認識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現代化環境監測技術手段的不斷發展,新污染物無論是種類還是風險關注值都會不斷變化,新污染物治理則體現了*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能力水平。”卜元卿說。
當前,新污染物治理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萬事開頭難。新污染物治理要聚焦重要內容、難點技術和堵點環節,通過打基礎、建體系、強能力,建立新模式、新思路、新方式、新技術和新設備,逐步推動法律法規、管理體制、資源配置、人才隊伍和科技支撐等方面的系統完善和持續提升。
為切實加強新污染物治理,卜元卿建議:一是加快推進新污染物環境風險管控立法,完善化學物質和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風險管控制度,建立和完善新污染物有關重點行業產品標準、排放標準、環境監測技術標準和環境質量標準體系;二是加強新污染物基礎科研工作,深入開展環境危害機理等研究,研發綠色替代品;三是加強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支撐能力,大力支持與新污染物有關重點實驗室建設,培養多學科交叉的高水平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人才團隊;四是加強新污染物生態環境監測能力,組建*監測網絡,借鑒國際經驗形成政府監測機構—科研院所—第三方服務機構的組織體系,充分實現資源優化;五是加強新污染物與大氣、土壤、水和固廢等污染協同治理的模式創新,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新污染物治理領域,拓寬資金投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