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底曝光,為什么監測造假屢禁不止?
來源:科柏盛環保 發布時間:2023-10-17
今年以來,與第三方環保機構相關的新聞頻頻上榜,引發熱議。
“只測兩個排氣口,剩下的全部造假”!據新京報10月16日發布消息,新京報記者相繼臥底西安、太原兩家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發現他們經常弄虛作假,通過偽造、篡改監測數據,出具虛假監測報告等方式,幫助排污企業“蒙混過關”。
環境監測數據一旦造假失真,不僅會讓企業在虛假數據的掩護下不加節制地排污,加重環境污染,而且會誤導監管部門的決策和環保應對,給環境保護造成其他負面影響?梢哉f,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也是一種特殊的污染,會讓環保治理效果大打折扣。
針對環境監測機構弄虛作假多發的情況,在2月份生態環境部在京召開的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確定了今年要抓好的幾項重點任務,其中之一就是“全面整治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
01 各式各樣,第三方監測造假案頻發
生態環境監測數據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生命線”,誰弄虛作假,誰就觸碰了“高壓線”。一些企業為了利益,用稀釋水樣、替換樣品、逃避監測、偽造數據等,這種“年年見”“手段粗糙”“直接”的花招,干擾監測結果。
為貫徹落實生態環境部“全面整治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嚴厲打擊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問題”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強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自動監測設施監管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多個省份公布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典型案例:
2022年10月14日下午,河北省石家莊市執法人員對位于晉州市的河北金力電纜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該公司提供的檢測報告(編號:NO.CFJC字2022第F08088號)顯示,石家莊創凡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于8月21日對該公司污染物排放情況進行了采樣檢測。
執法人員調閱8月21日金力電纜公司生產記錄及《廢氣治理設施維護運行記錄》,發現8月21日當天公司處于停產狀態,廢氣治理設施未開機運行。經調查,2022年8月21日創凡公司對金力公司采樣檢測時,金力公司產生VOCs廢氣的擠出、噴碼工序未生產,光氧催化廢氣凈化器運行記錄顯示采樣當天治污設施未運行,分表計電監控平臺數據顯示采樣當天金力公司生產設施累計用電量僅為13.96度,遠小于正常工況用電量。證據表明,石家莊創凡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在河北金力電纜有限公司未滿足生產工況的情況下,虛假采樣并出具虛假檢測報告,檢測數據不能如實反映污染物排放情況。石家莊市生態環境局依據該條例第七十三條規定,對該公司處罰款10萬元。
2023年2月11日,福建省生態環境廳會同南平市建陽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開展第三方監測報告專項檢查,發現福建省大潭檢測有限公司出具的檢測報告(編號:FJDT(2022)R12005)中的地下水、地表水水樣(樣品編號為ZWSD221114011-ZWSD221114061)中,銅和鋅的檢測分析時間為2022年11月13日,而水質采樣記錄的時間為2022年11月14日,檢測分析時間早于采樣時間,實際并未對所采水樣進行銅和鋅含量的檢測。證據表明,該事件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
該公司上述行為違反了《福建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第五十八條第三款規定,南平市建陽生態環境局根據《福建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第七十條規定,依法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5.17萬元罰款,三年內禁止其參與政府購買環境檢測服務或者政府委托項目,偽造監測數據的直接責任人員三年內不得從事監測服務活動,并根據《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39號)第十四條第(一)項和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將案件移送南平市建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處理。
......
除此之外,在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帶隊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對部分企業污染治理情況開展突擊檢查時,也發現了多件有關第三方檢測機構涉嫌弄虛作假,偽造監測數據、篡改報告等情況。
02 重拳打擊下,為什么監測造假仍屢禁不止?
實際上,為了重拳打擊篡改、偽造自動監測及手動監測數據行為,從2021年開始,*高檢、公安部、生態環境部就聯合開展了專項行動,并在2022年聯合引發了《關于深入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針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問題,《通知》明確要求,要保持嚴查不正常運行自動監測設備違法行為;重點打擊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或者干擾自動監測設施的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對違法案件中出具比對監測報告的第三方監測單位進行延伸檢查,依法嚴肅查處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或出具證明文件存在重大失實的環境領域違法犯罪行為。
今年2月份生態環境部在京召開的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確定了今年要抓好的幾項重點任務,其中之一就是“全面整治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
黃潤秋部長曾在“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些造假行為往往是排污企業與第三方服務機構沆瀣一氣,惡意所為,造假手段可謂是五花八門,且有的專業化程度極高,查處難度極大。這些行為性質惡劣,影響極壞,突破底線,觸犯刑法,必須嚴肅查處,堅決打擊,決不放過。
然而,就在如此嚴厲的打擊下,仍有部分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頂風作案”。
多位接受《環境經濟》采訪的專家直言:“當前形勢不容樂觀,特別是少數第三方沒有擺正利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的關系,為了承攬業務一味迎合‘金主’,甚至不惜違背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主動或被動地幫助排污企業‘偷數據’‘出主意’,導致自動監測數據失真,嚴重擾亂了監測市場秩序,并嚴重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必須嚴懲!
為什么監測造假屢禁不止?本質原因在于監測企業的競爭加劇,劣幣擾亂市場,以及利益驅動。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環境監測”相關企業數量龐大。據統計,2020年全年共注冊7.2萬家企業,同比增長100.3%;2021上半年共注冊5.0萬家,同比增長72.4%。
對于第三方造假的原因,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從事數據監控支持的高雷利在接受《環境經濟》采訪時表示,機制上,第三方公司與企業達成利益共同體,受甲方制約。有的企業產生“我付錢你擔責”的自在感,甚至一起“消災”,放松了對其履約的要求。再有,地方政府監管不力,一些地方政府有著“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的放心感,放松了對第三方的監督,甚至于發現問題時,有袒護企業的情況。此外,處罰震懾了大公司,卻放過了小公司。當前,無論是通報、行政處罰、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對大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已經產生足夠震懾和管理作用,但對小公司幾乎起不到作用,小公司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注冊多個公司殼子,成為永不受損且永不倒閉的盈利公司。
從第三方運維公司角度看,他們為了降低成本低價競爭,如果不想辦法節省試劑、標氣、人力,就會導致賠錢,所以第三方運維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弄虛作假。再有,第三方運維公司技術能力不足,消極怠工。第三方運維人員技術不專業,不會運維眾多品牌設備,沒有充足的備件,導致發生故障時自己無法修復設備,為了趕工盡快下班休息,產生不合規弄虛作假行為。
03 面對現狀,應該怎么做
監測數據造假,是環保督察過程中一個很大的干擾因素。在生態環境部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的大動作之后,各地也紛紛開展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的監督與整改。
2月23日,河北省定州市生態環境局表示,自即日起至今年10月底前,定州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人民檢察院、市人民法院、市公安局五部門聯合,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專項整治行動。
據中國環境報3月30日報道,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近日聯合省級相關部門在全省范圍內部署開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專項整治行動,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環評文件編制、環境監測、設施驗收、碳排放數據管理等領域,全面整治環境咨詢、檢驗檢測、技術服務等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嚴肅查處弄虛作假違法違規行為。
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公安廳、省人民檢察院、省高級人民法院印發了《關于開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建立了全省專項整治省級協調機制,明確了專項整治任務和要求,統籌指導督促各有關部門和市州全面深入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在地方層面,天水、平涼、慶陽、定西、嘉峪關、甘南等市州也印發了開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專項整治行動方案,按照整治工作目標和進度安排分領域深入推進專項整治。
3月23日下午,廣東省東莞市生態環境局以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實驗室管理特別是現場采樣部分把控為主線,以聚焦環境監測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為落腳點,結合“送法入企”和“環境監測設施向公眾開放”活動開展了專項培訓,向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講政策、送服務,引導自覺守法。
......
環境治理作為一種公共服務,亟需引入市場機制。
E20研究院院長傅濤曾在發言中表示,市場機制強調的就是政府采購服務,政府不是自己去做環境治理,而是向社會能夠提供更專業服務的機構來采購環境服務。在環境保護過程中,應該引入政府與企業提供專業服務公司的社會關系,即合同環境服務。將環境治理交由社會專業公司完成,而不是由專家、學者或者官員做一個簡單的判斷。
從第三方環保服務企業來看,從內部提升自身能力是道路。常說修煉內功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無論是提升一線人員專業水平,加大研發投入或與科研院校合作提高公司技術創新能力,打造品牌效應,都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出路。
第三方環保服務從業者無需過度焦慮,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會經歷從粗放走向精細化的道路,經歷市場無序擴張、優勝劣汰之后,留下來的必然是穩得住、能走得遠的企業。并且隨著市場秩序和行業規范的建立,必將反哺行業,推動行業良性發展。
面對生態環境存在的種種問題,各個方面提高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至關重要。尤其在監管上,不能“松一陣緊一陣”,不能粗枝大葉走馬觀花。筆者相信,在生態環境部及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打擊,以及對第三方市場服務質量、競爭手段、經營作風進行監督下,不斷營造“良幣驅逐劣幣”的正向市場環境,引導行業良性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