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違規取水被通報!再生水市場或將迎來機遇!
來源:科柏盛環保 發布時間:2023-12-08
生態補水,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補水恢復或保障當地的生態環境。從字面意義就能理解,生態補水的施用主體是生態環境,而不是工業企業,不能用于工業生產。近期,一起違規取用生態補水的案例引發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2023年11月,內蒙古自治區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烏海市發現,海南區城鎮水務集團在未進行水資源論證、未辦理取水許可證的情況下,在位于烏珠林溝河道的萬源露天煤業有限公司二號采坑內私設管道違規取水。截至督察進駐時,將工業用水以居民水價賤賣給9家洗煤、采砂企業用于生產,共計60多萬噸,并漏繳水資源稅。海南區農牧水務局對違規取水問題監管不力,僅對其中2家企業進行了行政處罰,由于后續監管缺位,被處罰企業仍繼續違規取水,違法行為禁而不止。
督察發現,海南區城鎮水務集團通過海南自來水公司黃河生態補水取水口,2022年從黃河取用生態補水406.37萬噸用于24家企業工業生產,其中無取水許可的企業7家,按照8.5元/立方米價格收取水費3400多萬元,借生態補水之名,行生產用水之實。
01 違規取水現象頻發
中國水網梳理發現,水資源匱乏地區違規取水,滿足工業生產需要的案例不止內蒙古烏海市這一例。
12月1日,第三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通報了首批典型案例,其中就有三地違規取水被通報。
在黃河上游的青海省,柴達木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僅為83毫米,屬于極端干旱區。水資源是當地鹽湖產業發展的命脈所在。但督察發現,仍有一些企業不顧水資源剛性約束,違規取水用水。比如,格爾木藏格鉀肥公司溶礦用水不按取水許可要求從柴達木河下游泉集河取用淡水,而是擅自取用限制開發的南霍布遜湖鹵水,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違規取鹵水1.26億立方米。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臨澤等區縣有30余處人工水面存在違法違規問題,水域總面積達6000余畝。其中,2011年甘州區蘆水灣景區未批先建3個人工水面,開挖方量465萬立方米,水域面積2250畝,一直未辦理取水許可證,僅2022年就從黑河取水2600萬立方米。2016年弱水花海景區建有3個人工水面,水域面積458畝,2016年至2021年一直未辦理取水許可證,2022年補辦許可證后仍超量從黑河取水6.7萬立方米。
黃河中游的河南省三門峽市,是黃河流入中原的第一站。督察發現,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未經許可違規取用黃河水25萬立方米。
此類違規取水案例頻發,背后的深層原因令人深思。
02 再生水回用或可解決缺水難題
違規取水的根源在“缺水”。
通報案例中,絕大部分地區處于水資源匱乏地區,當地企業不少是從事采礦、重金屬等高需水行業的工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工業用水。但當地水資源匱乏的問題在工業生產中被放大,不少企業鋌而走險,通過違法手段獲取生產用水。
有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嗎?再生水回用或許可以。
實際上,再生水利用已經引起了不少國家和企業的廣泛關注。美國、日本、新加坡、以色列等國家在再生水利用技術上均領先全球。開展污水回收利用項目已經在各國水資源規劃與利用中凸顯出越來越高的地位。
例如,美國很早就開始開展污水再生利用,再生水已經成為其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至少27個州擁有污水回用設施,大部分州制定了關于污水再生利用的規章。早在2003年,加利福尼亞州再生水年使用量就已經達到6億m3。
再以佛羅里達州為例,20世紀80年代,佛羅里達州啟動了水回用計劃,以滿足人口增長的供水需求,并成為節約水資源的途徑之一。佛羅里達州根據其城市用水集中的特點,提出非飲用水回用,大規模地施行雙管供水系統,以自來水40%左右的價格將城市污水處理水供給高爾夫球場、城市綠化和建筑物、住宅區的中水道用水,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提到再生水利用,新加坡也是國際上具有代表性的國家之一。新加坡四面環海,但淡水資源極度匱乏,為破除日常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向鄰國進口的困局,新加坡大力推進海水淡化,并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中水回用,回收所有的工業和家庭生活廢舊水,經多道工序過濾和消毒,使其達到可以飲用的水標準,即所謂的“新生水”。
新加坡提出的新生水技術路線,不但解決了新加坡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同時打造了完善的水科技及產業創新體系。收回每滴用后水,經先進的膜技術及紫外線科技凈化處理后生產出新生水。這是新加坡最具科技創新意義的工程。
數據顯示,目前新加坡的用水需求大概每天193萬噸,其中居民生活用水占比在45%,工業等其他用水占比55%,人均綜合用水量每人每日350升左右,新生水占總體水供比例超過30%。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國家環境保護技術管理與評估工程技術中心主任王凱軍認為,新加坡的經驗告訴人類在水資源利用上是可以有所作為的,關鍵是怎么來做。人不可避免地在社會里會飲用回收利用的水,美國在旱季50%的自來水是來自處理過的水。實際上,新加坡的新生水也是非直接飲用的,經過處理后的新生水會混合到水庫里,由水庫里再到飲用水廠處理以后再飲用。
王凱軍指出,新生水在飲用水上的安全性得到了長期的驗證,如果從2002年新加坡開始發展新生水計算,到現在已經有20年以上的經驗,在國際上已經得到了驗證。
03 水資源匱乏狀況下,我國再生水該如何利用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匱乏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此情況下,我國非常重視污水再生利用和再生水的利用,曾多次出臺政策,提及推進再生水回用相關方面的內容。
尤其是2021年發布的《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更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文件,這是我國首次以污水資源化利用做為單一內容來發布的文件,標志著我國水務行業進入到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新階段。
我國再生水利用量自2000年以來逐步提高,到2020年,全國平均再生水利用率約為20%。
從環境產業發展角度來看,目前,污水處理市場中增量項目減少,存量項目逐漸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若想挖掘增量項目,或可從再生水入手。
傳統污水處理系統將污水處理達標后排放,而再生水系統則可構建循環體系,排放的尾水經過不同工藝處理后可以被用于景觀利用、工業利用、市政雜用和補充水源地,甚至經過高標準處理后可直接飲用。
例如,北京市是推廣再生水利用的典型城市。按照北京市的統計口徑,再生水利用率已達到60%,再生水供水量已占城市總供水量的27.6%,即北京市近1/3的供水來源于再生水。再生水成為北京市名副其實的第二水源。
目前,北京市再生水主要用于城市生態用水,占比92%;同時,也作為水源供給工業企業,城區9座熱電廠全部利用再生水;另外,北京市經濟開發區的很多高新技術企業,將再生水作為電子超純水使用。
針對再生水發展,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胡洪營提出了幾點認識與建議:
再生水利用技術、經濟可行,是解決缺水問題的多贏途徑。大量實踐證明,再生水就近可取、水量穩定、水質可控,可作為“城市第二水源”和“工業第一水源”。再生水利用效益顯著、技術可行,且有政策保障和運營經驗的支持。特別是在缺水地區,再生水利用早布局、早受益。
近中期要實現污水處理廠轉型、升級和分質供水。未來5——10年,污水處理廠將被重新定義,從單一的治污功能向治污和供水雙功能轉變。污水處理廠可以通過再生水供應收取供水費,以此確保資源的持續供應;同時,還要推進多水源供水、分質供水,將再生水作為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納入規劃,合理布局建設分布式污水處理廠、再生水處理和利用設施等。
中長期要建設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系統。未來10——20年,以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為導向,規劃、設計、建設和運行城市水系統(“三水”共治)。再生水首先用于生態環境,再將生態環境水作為第二水源在城市范圍內進行循環利用。供水、排水與水環境、水生態建設,要一體化規劃、一體化建設和一體化運營。
建立全方位、體系化的科技支撐與服務體系。構建循環利用系統規劃理論、水質凈化技術體系、生態構建技術體系、長效運維技術體系、水質指標體系和再生水利用生態安全監測評價體系等,保障再生水安全、高效利用。加強政策管理與監督體系,推進水權交易,如再生水生產與儲存、取用(水銀行)等。